放苗密度
為了提高蝦苗的成活率,減輕養成期的管理壓力,首先確定放養的密度。放養密度大小取決于塘大小、水深、換水條件、增氧設施、養殖方式、種苗大小、餌料供應、產量與規格、其他設備與管理技術水平和經驗等等方面。
建議:水深1.3~1.5米的,投6~8萬尾/畝;大于1.5米深的投8~12萬尾/畝;工廠化養殖可投20~30萬/畝(不在本文探討范圍)。但從長遠考慮,放苗量太多,會加劇池塘老化,蝦個體大小不均,容易造成缺氧,并會增加染病機會,苗的成活率也會降低等。
我們認為:養殖產量的提高主要依靠提高養殖成活率和規格,而不是單純依賴于放養的密度。據我們的調查了解,部分蝦池由于養殖密度過大,蝦苗生長緩慢,水質調控難度大,超常規加大換水量、全程使用各種藥物和添加劑,大大增加生產成本。即使是獲得較高的產量,但經濟效益并不理想。